文章来源:黄莫西(ID:security233)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
作者:黄莫西
“年龄只是种假象……它无法定义一个人的锋芒,也无法抹去一代人的荣光。”
——黄莫西
大家好,黄莫西是一位在日本药企打工的朋友,来听听他是如何看待中日年轻人负债这个话题的。
\"房贷、车贷、消费贷、网贷、花呗...\"
——我一位北京的朋友,在上向我抱怨时列出的\"五座大山\"。
他34岁,月入两万出头,每个月几乎一半的收入都用来还各种贷款。
\"你日本的同事也这样吗?\"他好奇地问。
我笑了。在我所在的东京药企,30岁以下的日本同事几乎没有任何贷款。
房子?租的。
车子?没有,或者是几万元的二手车。
信用卡?几乎都是月光,从不透支。
这不是个例。
日本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日本20-35岁人群中,约65%没有任何形式的贷款,这个比例在过去十年还在稳步上升。
相比之下,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同年龄段的年轻人中,超过70%有至少一种负债。
两个邻国,同一代年轻人,负债状况竟如此悬殊。
这种态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
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市场崩盘,无数家庭因高额房贷而陷入困境。 这一惨痛教训深深烙印在日本社会记忆中,使得下一代对负债持极度谨慎的态度。
日本长期的经济停滞。30年的\"失落的一代\"让日本年轻人不再对未来收入增长抱有幻想,他们更倾向于量入为出,而非透支未来。
\"寄生单身族\"现象。日本年轻人普遍晚婚或不婚,很多人选择与父母同住到30多岁,这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和负债压力。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的\"足るを知る\"(知足常乐)文化——认为满足于现有条件比不断追求更多更好更重要。这种心态让日本年轻人能够接受较低的物质标准,不会为了攀比而负债消费。
中国年轻人的负债困境则源于多重因素叠加:
房价收入比的畸形。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达40-50倍,远超日本的7-10倍。这意味着中国年轻人即使负债购房,也要承担比日本同龄人重得多的压力。
超前消费文化的盛行。从\"先用后付\"的各类网贷,到鼓励分期的电商平台,中国的消费环境处处诱导年轻人超前消费、提前透支。
社会攀比的压力。中国社会的攀比文化比日本更甚,从学区房到豪车名表,从早教班到海外游学,各种\"面子消费\"让年轻人不堪重负。
更可怕的是,中国年轻人的负债往往不是为了资产积累,而是为了即时消费。
日本信用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日本年轻人的负债中,约80%用于资产购置(主要是房产),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可能不足50%,更多负债用于消费品、旅游、教育等不产生直接经济回报的项目。
当我与中日两国的年轻人聊天时,我发现另一个显著差异:对债务的心态。
日本年轻人普遍将债务视为一种负担和约束,认为\"借钱\"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日语中有句谚语:\"借金は火事より怖い\"(借债比火灾更可怕)。即使是买房这样的大额支出,日本年轻人也倾向于等到积蓄足够,或者选择继续租房。
中国年轻人则更容易将负债视为实现梦想的\"捷径\",尤其对换房子、换车子的渴望,甚至是一种\"投资未来\"的行为。仿佛不负债就无法获得成功似的。
这种心态差异导致的结果是,日本年轻人的生活表面上可能看起来更\"朴素\"——住小公寓,骑自行车上班,穿优衣库,吃平价食堂。但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和职业选择权,因为没有债务压力。
而中国的年轻人则可能表面光鲜——住大房子,开新车,穿名牌,但实际上是透支未来换来的表象。他们被债务锁在高压工作中,失去了转换职业、追求梦想的自由。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影响:
日本年轻人的零负债策略使他们在面对经济波动时更具韧性。当失业或减薪发生时,没有债务压力的人可以更从容应对。
中国年轻人的高负债状态则使他们极度脆弱。
一旦收入中断或减少,债务链条就可能断裂,导致个人财务崩盘。
日本银行学会曾发布一篇研究报告,指出日本年轻人的低负债率是日本社会在经济长期低迷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年轻人的高负债率已成为潜在的社会风险点,一旦经济下行或失业率上升,大量负债无法偿还的局面将对社会稳定构成挑战。
有些中国年轻人可能会辩解:\"日本年轻人收入高啊!\"事实上,考虑到购买力平价,东京和北上广的年轻人起薪相差不大。
区别在于,日本年轻人的收入增长较慢但稳定,而中国年轻人的收入波动更大,不确定性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年轻人的零负债策略反而更为理性。
那么,中国年轻人该如何破局?
重新评估\"必需品\"。日本年轻人有个概念叫\"最小限生活\"——只保留真正必需的物品和支出。房子必须是大平层吗?车子必须是新车吗?这些都值得重新思考。
建立\"六个月生存基金\"再负债。日本金融教育协会建议,任何人在承担长期负债前,应先积累至少六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安全垫。这个建议在中国尤为重要。
避免消费类负债。如果一定要负债,请确保是为了资产积累(如房产、教育),而非即时消费。日语中有句话:\"消費のための借金は地獄への道\"(为消费而借债是通往地狱的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零负债不是目的,财务自由才是。日本年轻人的零负债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对自由和安全感的追求。
在一个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世界里,不被债务束缚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作为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观察者,我由衷希望中国年轻人能跳出负债消费的陷阱,找到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否则等待他们的可能是一个被债务锁死的未来,而这绝不是任何人想要的人生。
毕竟人生最宝贵的不是物质的拥有,而是选择的自由。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长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